12
歲的時候,我從英格蘭東北的家鄉(xiāng)出發(fā),坐夜班汽車第一次去了倫敦。這個旅行是我們家的儀式。我哥哥也是在12歲時,隨母親去了這個大城市。這次旅行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牛津路上的繁忙商店,也不是皮卡迪利廣場的熱鬧景象,而是倫敦地鐵站巨大的自動扶梯——不僅長度驚人,而且滾動的機械臺階上還有大大的黃色警示語。上面寫著“請靠右”,這毫無討論的余地??坑沂菫榱私o著急的人(或者那些不想站著的人)讓出左邊的空間,以供行走。
看到穿著細條紋套裝的男士從身邊快步走過,他們一只眼睛還盯著自己手里的對開報紙,我記得當時心里暗暗著急,簡直等不及自己長大,成為可以這樣行色匆忙的重要人物。
盡管到了青年時期,這個愿望很快就消失了,自動扶梯需要分區(qū)的概念在我心里仍然根深蒂固:左行右立——不論是在地鐵站、購物中心,還是在機場的人行道。
過去九年間,有時候我甚至想在北京地鐵上執(zhí)行我的“靠右”原則——坦白講,北京沒有這樣的規(guī)定——用肯定-否定的嘖嘖聲,偶爾也用“你好”來讓堵住自動扶梯的人(有人說,這叫“擋道者”)讓出空間。不得不說,這并不是交朋友、感染他人的最好方式。
然而,在自動扶梯禮節(jié)觀念上,可能真正需要改變的是我。
首先,我顯然是少數(shù)人。2011年格林威治大學基于巴塞羅那、上海和倫敦的數(shù)據(jù)做了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只有25%的人會在自動扶梯上行走,而不是站著。
其次,如果每個人都站著,實際上效率會更高。2015年,有人在倫敦最繁忙的地鐵站進行了一次為期三周的實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放棄“左邊行”原則,自動扶梯每分鐘能夠多運輸30個人,這有利于減緩擁堵。
近幾年,香港和日本的火車和地鐵運營者也曾發(fā)起活動。由于受傷人數(shù)有所上升,他們要求制止行人在自動扶梯上上下走動。
根據(jù)建筑研究和訓練中心(the Center for Construction Research and Training)2013年的報告,僅在美國,自動扶梯事故每年會造成30人死亡,約1700人受傷。參與調(diào)試和修理自動扶梯的工人占了其中的一半,大部分其他的事故因摔倒而起。交通安全專家說,如果人們站立不動,這樣的事故將會少得多。
了解了這些,我可能得去爬樓梯了。
(編譯:程馨瑩 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