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年來,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各方熱議的話題。在法國國際問題專家David Gosset(高大偉)看來,這個時下熱詞其實與中國傳統(tǒng)的“大同”理念一脈相承。這一古老的東方智慧不僅將指導中國走上復興之路,也值得世界各國借鑒,走向共同繁榮。歷史會證明“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是中國智慧對世界的一大貢獻。
作者:David Gosset(高大偉)
任何有關重塑中華文明的嚴肅討論都不免提及它所帶來的長遠和宏大的影響。從這一層面來說,“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具有重大意義。在中國,這一概念已然成為街談巷議的熱詞之一,2018年3月還被寫入了憲法。
中華民族的復興是一個經(jīng)濟上快速崛起與深刻的社會政治變革交融并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中國敞開大門,不斷吸收外部世界的理念與發(fā)展實踐,同時也在對外傳播自身的發(fā)展理念與實踐。
40年前,鄧小平做出了“改革開放”的戰(zhàn)略決策;40年間,西方的現(xiàn)代化的確對中國社會產(chǎn)生了影響,但同時中國也在許多方面影響著全球事務。
進入21世紀,中國走出去的廣度和深度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峰,至少可以從八個不同的方面來看:商品、技術(中國在技術上的全球影響力逐漸增大)、人員(游客、學生或海外華人)、金融和企業(yè),文藝、軍事、外交及思想觀念。
“人類命運共同體”可以看作是中國智慧輸出的一大例證,是中國面對快速變革的世界貢獻出的一項重大提議。
中國一再聲明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旗幟鮮明地反對單邊主義。二戰(zhàn)后美國成為多邊主義的主要代表之一,但目前由于其國內(nèi)某些力量的影響,多邊主義受到了質(zhì)疑與削弱。中國政府認為,當今世界各國緊密依存,合作、對話及多邊組織內(nèi)的妥協(xié)必不可少。
中國對世界形勢的判斷是正確的,全球相互依存既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現(xiàn)實,也是不可逃脫的命運,我們需要在國家、地區(qū)甚至人類這一更大的層面進行管理和組織(即“共同體”理念)。歷經(jīng)40年的開放,中國已然成為包容性全球治理的大力倡導者,為實現(xiàn)世界和平與共同繁榮而努力。
“人類命運共同體”還揭示了文明復興的決定性特征。早在1933年,胡適在賀司克講座中就已經(jīng)構(gòu)思出這一理念。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想必須在中國歷史及文化的背景下進行闡釋,與之相呼應的則是中國古典人文主義理解的構(gòu)成要素——普世主義。“人類命運共同體”是21世紀對于“大同”這一古典概念的重新解讀。
從儒家經(jīng)典《禮記》到康有為的《大同書》,再到近代的孫中山、李大釗,追求大同理想一直是中國政治哲學話語中反復出現(xiàn)的主題。
中華文明的一個永恒特征,就是尋求天下統(tǒng)一,如果沒有這種合力,不去調(diào)和分歧,中國就不可能建立起第一個統(tǒng)一政權,更重要的是,它也不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里,保持長時間的統(tǒng)一狀態(tài),盡管偶有分裂。
名著《三國演義》中有一句話十分精煉地概括了中國歷史的周期性變化:“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然而這句話同時也體現(xiàn)出了中國對于統(tǒng)一的憂慮。進入新世紀,中國所具有的“合”的特質(zhì),不僅構(gòu)成了自身凝聚力的源泉,還促進了世界團結(jié)。
在亞歐大陸的另一端,歷史上的歐洲曾出現(xiàn)了眾多獨立城邦、王國,18世紀后又出現(xiàn)了國家,與始終追求“合”的中國形成了鮮明對比。但自1951年起,歐洲大陸終于步入了融合狀態(tài)。可以這樣說,建立歐盟這樣一個代表政治上統(tǒng)一的組織,其目的就在于為歐洲人打造一個命運共同體。
顯而易見,打造這樣一個覆蓋范圍寬廣又復雜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會由于某個霸權力量強制而成。當今世界不但在技術上深度互聯(lián),相互間的依存也在日益加深,而人類命運共同體則為建立一個符合深層次歷史力量的政治架構(gòu)提供了新的視角,任何致力于打造這樣一個共同體的國家或組織都將在道德上更勝一籌。
要在這樣一條路上取得切實進步,很大程度上需要中歐的共同努力,而雙方均以各自的方式及步伐找到了調(diào)和內(nèi)部分歧的政治智慧。在達到統(tǒng)一與多樣性的平衡之后,這兩大古老文明才更有可能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xiàn)這一目標需要在更大范圍下調(diào)和分歧,而各自的經(jīng)歷便可為其提供參照。
與“中國威脅論”相反,21世紀中國的蛻變是一個超越物質(zhì)利益的歷史機遇,這是因為中華民族復興可能會造就全球復興,在世界范圍內(nèi),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共同構(gòu)建。
瑞士歷史學家雅各布·布爾克哈特筆下發(fā)生在14、15世紀、改造了意大利半島城市的文藝復興,重塑了整個歐洲大陸;18世紀法國的啟蒙運動的影響也逐漸擴大到了歐洲以外的人類社會。
當今時代,隨著中華民族的復興,一個古老的文明不但在物質(zhì)層面上改造自己,還重新詮釋自己的哲學、文化和藝術傳統(tǒng),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中心地位和吸引力不斷擴大。
隨著中國文化復興和藝術復興不斷發(fā)展,這個東方國度不再被邊緣化。我們必須重視它的價值觀、成就以及包括“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內(nèi)的新理念,因為它們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我們對于世界及自身的看法。
在不遠的未來,“大同”也許會成為一項世界公認的評判一國外交及行為的準則,成為中華民族復興是否完成及中國全球影響力的標志;它不僅僅是世界事務的一個客觀變化,而且是我們在解讀這些事務時的認知轉(zhuǎn)變。
本文為中國日報旗下傳播型智庫中國觀察獨家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