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剧情不卡,人妻无码喷潮上位,天天久久av每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貴州黔西古勝村馮長書:治理荒山13年 貧困鄉(xiāng)村換新顏

55歲的古勝村黨支部書記馮長書走在半山腰的木制步道上,腳步輕快而有力。涂敏 攝  人民網黔西6月17日電(涂敏)55歲的古勝村黨支部書記馮長書走在半山腰的木制步道上,腳步輕快而有力。

貴州黔西古勝村馮長書:治理荒山13年 貧困鄉(xiāng)村換新顏

來源:人民網 2019-06-18 09: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馮長書在山上查看松樹長勢。涂敏 攝

人民網黔西6月17日電(涂敏)55歲的古勝村黨支部書記馮長書走在半山腰的木制步道上,腳步輕快而有力。他指著不遠處延綿起伏的青山對記者說:“我現(xiàn)在最高興的事就是我們村的樹長起來了,石漠化也治理好了。老百姓看到環(huán)境變好也高興了,他們高興我就更高興了。”

古勝村位于貴州省畢節(jié)市與貴陽市交界處的黔西縣,是黔西縣的東大門。全村共有經果林3100畝,櫻桃、枇杷、桃、李子等等新鮮蔬果四季不斷,2018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0045元。

從石頭遍地、水土流失嚴重的“和尚山、貧困村”到如今“林茂果豐、生活富足”,古勝村的村支書馮長書帶領村民們走了一條戰(zhàn)天斗地,自力更生的路,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石頭開花,馬長角” 有女不嫁古勝郎

在古勝村有句順口溜叫“石頭開花,馬長角”。因水土流失嚴重,山上的石頭像開花一樣越來越大;因為路不通,每戶人家都喂馬用來運輸,高高的馬鞍就像馬長的角。

“那時候,一眼望去,滿眼都是光禿禿的‘和尚山’,山上除了石頭就是零星的幾棵玉米長在那里,幾乎看不到樹。一年忙到頭,一畝地收不到200斤玉米。每年差不多10月份的時候就斷糧了,要去對面的修文縣借糧食吃,我父親在的時候,我就和他去借過三次糧食。”馮長書回憶著說。

村民為填飽肚子進了開荒種地,砍柴燒火,越窮越墾,越墾越窮的惡性循環(huán)。年輕人留不住,外村的姑娘也不愿意嫁進來。最嚴重時,古勝村全村不到1800人,35歲以上單身漢卻超過40人,800多名壯勞力為了生活外出打工。

生活艱難又看不到希望,1985年,剛剛結婚的馮長書帶著妻子離開了古勝村到貴陽打工。在外打拼二十年,馮長書挖過鐵礦、種過果樹也開過餐館,小日子越過越紅火,直到2005年,村里搞退耕還林要量地。

主持退耕還林工作的素樸鎮(zhèn)鎮(zhèn)長在和馮長書聊天的過程中發(fā)覺他很有想法,于是想讓他來干村干部,帶領村民發(fā)展,脫貧致富,為此先后十多次找他談話做他的工作。

馮長書看著家鄉(xiāng)這幾十年都沒啥變化,生活還是那么艱難,有心為家鄉(xiāng)做點事,就和鎮(zhèn)長提出:“要我回來也行,鎮(zhèn)里提供雷管、炸藥和技術,支持我把路修好我就回來。”。

“好,可以,那就這么說定了。”鎮(zhèn)長一口答應下來。

8個月后,連接15個村民組的毛路修好了,馮長書也當上了古勝村的村干部。

轉思路,種樹吃樹村民致富

當上村干部的馮長書開始思考古勝村怎么辦?“山頂光禿禿的全是石頭,山腰只有石頭縫縫里有點土,山下泥土稍微多點,但種糧食怎么養(yǎng)得活人?還得另想路子。”馮長書說到。想到以前種果樹的事,退耕還林要種樹,果樹不也是樹嗎?經濟效益還高。于是馮長書結合退耕還林政策,決定走山頂自然恢復、山腰人工植樹、山腳經果林的路子,但村民們卻不同意。

“你出去二十多年,回來當個村干部,瞎指揮。自古以來老百姓的土地都是拿來種糧食吃的,不是拿來種樹的,那個樹能吃嗎?山上種樹我們理解,山下你讓我們種經果林,交通又不方便,果子賣不出去怎么辦?背到你家去啊?”年長的村民指著馮長書的鼻子罵到。

馮長書也不生氣,他給村民們算了一筆賬:一棵櫻桃占地20平米,這20平米每年可以種40棵玉米,收40斤玉米,1元/斤,一年收入賣40元。在20平米的地上種一棵櫻桃,五年后這樹每年收30斤櫻桃,市場價25-30元/斤,賣給批發(fā)商就算10元/斤,一年收入300元。300多還是40多?

想明白了村民們有了自己的選擇。

水泥鋪的鄉(xiāng)村路邊楊梅樹長得正好,鵪鶉蛋大小的楊梅像小燈泡一樣掛在樹上,紅燦燦的看起來格外誘人。48歲的村民陳萬才在樹枝間若隱若現(xiàn),雙腿把身體固定在樹枝上,雙手正左右開弓熟練的摘著楊梅,路邊擺著三個竹籃,里面裝著摘好的楊梅,正準備賣給商販。

”今年的收成還可以,吃楊梅的季節(jié)快結束了,我家的桃子還有一些。去年25畝地收入16萬元,今年還不曉得,不過看樣子也不錯。“陳萬才爽朗的笑著說到。

1971年出生的陳萬才以前在貴陽做水果生意,干的辛苦卻掙不了多少錢。2006年村里種經果林的時候回村了,自己的6畝地還林種了柏樹,承包了村里的25畝地用來種桃和楊梅,去年的純收入已達16萬元,如今日子過得舒心又安逸。

自2006年以來,馮長書帶領古勝村人累計人工種植7000畝柏樹、2000畝松樹;種植經果林3100畝。植被覆蓋率從2006年以前的不到12%提升到如今的89.68%。2017年,古勝村實現(xiàn)整村脫貧。人均純收入從2006年以前的不足1200元變?yōu)?018年的10045元。

“現(xiàn)在的古勝村,沒有窮人,只有裝窮的人。”馮長書大笑著對記者說。

如今,馮長書正一步一步的把古勝村的經果產業(yè)和旅游資源整合起來,大力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持續(xù)增加村民的收入。”現(xiàn)在,村里的旅游開發(fā)公司也組建好了,六廣河邊的碼頭也已經建好了,還訂購了2艘120座的大船。我們這里環(huán)境好,發(fā)展旅游很有前景。一定要把古勝村打造成漂漂亮亮的新農村示范點。“馮長書站在山腰上信心滿滿的說。

不遠處,六廣河緩緩流過,青山間升起陣陣薄霧,天快黑了,明天又是一個新的起點。

(涂敏)

【責任編輯:張?zhí)炖凇?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xié)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lián)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lián)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xié)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
C財經客戶端 掃碼下載
Chinadaily-cn 中文網微信
  • <tfoot id="qq0qq"><noscript id="qq0qq"></noscript></tfoot>
    <nav id="qq0qq"><sup id="qq0qq"></sup></nav>
    
    
  • <blockquote id="qq0qq"><strong id="qq0qq"></strong></blockquote>
    <noscript id="qq0qq"><dd id="qq0qq"></dd></noscript>
    <sup id="qq0qq"></sup>
    <noscript id="qq0qq"><dd id="qq0qq"></dd></noscript>
  • <small id="qq0qq"></small>
  • <sup id="qq0qq"><code id="qq0qq"></code></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