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木水電站的魚道,魚兒通過它們得以翻越落差60多米的大壩。
雅魯藏布江干流上的第一座水電站藏木水電站。
魚兒想游到上游水庫“耍一耍”,怎么翻越水位落差67米的電站大壩?
“就是通過這個長3621.3米、凈寬2.4米的魚道工程。我們的水聲學設備監(jiān)測到,體長超過6厘米的魚兒,每年成功‘躍龍門’的在1.8萬尾以上?!痹谖挥谖鞑丶硬榭h境內雅魯藏布江干流上的藏木水電站,工作人員譚友剛對記者說。
在水壩的上下游之間修建過魚設施(魚道),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的歐洲。2014年11月開始并網(wǎng)發(fā)電的藏木水電站,是雅魯藏布江中游水電梯級開發(fā)第一站,在規(guī)劃之初就按國家環(huán)保主管部門要求建設了過魚設施(魚道)。魚道工程主要由暗涵、明渠、科學觀測裝置和誘魚設施等組成,總投資約3億元,主要過魚對象是裂腹魚、裸鯉、黑斑原公式等土著魚類。
藏木水電站的放流試驗發(fā)現(xiàn),逆流而上游出這條3621.3米的“賽道”,一尾巨須裂腹魚用了28.73小時,獲得冠軍;最慢的則是一尾拉薩裸裂尻魚,磨蹭了197.63小時才翻越大壩。
“雅魯藏布江中游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洄游魚類,目前我們發(fā)現(xiàn)的土著魚類,在環(huán)境適合的河段都能產卵、孵幼?!辈啬倦姀S常務副廠長王松林說,為了對水電站上下游河段內的魚類資源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充,他們還組建了魚類增殖放流研究中心,專門研究和人工孵化尖裸鯉、黑斑原公式、裂腹魚、雙須葉須魚、拉薩裸裂尻魚等性成熟期在10年左右的雅魯藏布江中游土著魚類。從2015年至今,已孵化并放流這些土著魚魚苗50萬余尾。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16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