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病例破千用了四個月,新型冠狀病毒只用了25天,此后達到兩千僅用了兩天時間。這種蔓延速度,充分說明了疫情防控形勢之嚴峻。
這種新型冠狀病毒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種已知病毒,而且在人際傳播過程中極有可能已經(jīng)發(fā)生變異。其潛伏期可達14天,遠長于非典病毒的3-5天,其間傳染性強,且癥狀人際差異較大,有的難以察覺。這些特性在客觀上極大地提高了傳染防控工作的難度。
趕上春運,從武漢12月31日首次報告疫情到1月23日封城,武漢三鎮(zhèn)外流總?cè)藬?shù)應(yīng)以百萬計。就在封城前幾小時,估計還有幾十萬人離開武漢。目前來看,封城是一項艱難而無奈的決定。從那以后,如何給這些離開武漢的人定位,查找其密切接觸者成為各地防疫部門的重要工作。
高效的群防群治可算我國制度優(yōu)勢之一,但在單位社會瓦解之后,不斷深入碎片化和流動性都在加大群防群治的社會成本。盡管各地聯(lián)動,壓力逐級傳導,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絕大多數(shù)武漢之外的感染者已經(jīng)占到了總感染人數(shù)的一半左右,他們要么是從武漢來的,要么是其密切接觸者。
凡與武漢有交集的都有很高的感染可能。這在一個側(cè)面也說明了武漢及其周邊諸多同樣封城的衛(wèi)星城鎮(zhèn)的疫情防控到了多么嚴峻的程度。那片城市群居住著2500萬到3500萬人口,更不用說暫時的醫(yī)療及生活物資短缺帶來的社會心理恐慌
人們有理由追問:當病毒在分秒必爭地侵蝕人群時,黃金防控期是如何在不經(jīng)意間溜走的?可能只有幾個小時,但卻可成為引爆連鎖反應(yīng)的導火索。
難怪昨天中國最高領(lǐng)導層的會議把疫情稱為“命令”,敦促主政一方的“關(guān)鍵少數(shù)”上前線,守土盡責,接受考驗。
這次接受考驗的絕非僅僅是地方大員,更是整個國家的綜合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這種考驗不只是看武漢用了一百小時建起一座大型醫(yī)院,不只是看多少醫(yī)護工作者志愿成為“逆行英雄”,更要看整個治理體系如何從代價高昂的“不經(jīng)意”間真正認識到何為“初心”,哪是“使命”,要看這個治理體系更好地實現(xiàn)與社會的坦誠溝通。
此時此刻,人們不需要那么多英雄贊歌,更不需要多難興邦的說教。他們需要的是科學和透明。不論是否能找到有效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方法,保持理性始終是治療未知恐懼的最好的良藥。
這次疫情絕不僅是什么鏡子用來照官員不作為的。這次疫情就是一場事關(guān)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戰(zhàn)爭。一場不會有逃兵的戰(zhàn)爭。
從一個側(cè)面看,人類的歷史本身也是一部與病毒和傳染病搏斗的歷史。很多歷史因為疫病改寫。抑或說,疫病史就是人類史。人們活在現(xiàn)代化的神話里越久,那些幽靈就越有理由以原始的方式證明這種神話本身的虛妄之處。
當人們跨越了最初的不知所措之后,便能愈加從容地面對未來,直到恐懼本身成為唯一值得恐懼的地方。
“人不是從娘胎里出來就一成不變的,相反,生活會逼迫他一次又一次地脫胎換骨?!?——加西亞·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
(本文原載于中國日報旗下“世界觀”微信公眾號)